华严经持验记小说txt下载 周克复 全集免费下载

时间:2017-03-04 16:33 /科幻小说 / 编辑:真儿
主人公叫華嚴的小说是《华严经持验记》,是作者周克复所编写的社科、哲学、人文类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☆、第1章 華嚴持驗紀序 釋迦成佛。已在久遠無量劫钳。但以發願度生。現相於周昭王甲寅年四月八

华严经持验记

作品字数:约1.2万字

主角名称:華嚴

作品篇幅:中短篇

《华严经持验记》在线阅读

《华严经持验记》试读

☆、第1章 華嚴持驗紀序

釋迦成佛。已在久遠無量劫。但以發願度生。現相於周昭王甲寅年四月八。生迦毗羅國。捨王位出家。以三十歲十二月八。明星出時成。說法四十九年。談經三百餘會。分五時。皆大乘也。其中華嚴金剛法華諸經。為最上一乘法。華嚴。以即穢即淨為宗。金剛。以無相不取一法為宗。法華。以人人成佛為宗。學者能究心三經。佛法即蟠際寸矣。蓮池師云。華嚴無量門。諸大乘經。猶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耳。華嚴天王也。諸大乘經。侯封也。諸小乘經。侯封之附庸也。觀此語。則是經之尊重可知。葢是經為世尊初時所說之第一義諦。世尊成正覺已。與諸菩薩。七處九會。放光說法。文殊阿難等。結集鐵圍山。忉利天龍。咸護法藏。由是菩薩搜秘典於龍宮。大賢闡迦文於東夏。如斯勝妙。得聞何幸。故一品之持。已得淨戒。一偈之誦。能破地獄。以至盥掌滴。尚足拯濟微生。矧夫書寫讀誦講說思修。冥通幽。殊絕人天。如諸傳記所錄。不彰彰歟。余既裒次金剛法華持驗二書。因復取是經應事蹟。表而出之。為後人勸。或謂心宗不二。能所雙空。黃梅鉢。尚拋却一邊。況區區記傳跡。奚關正覺。雖然。五周大義。悉標因果。所謂因該果海。果徹因源。編中備陳應之驗。正符斯旨。倘獲由此而聳動羣機。啟廸正信。上之精進修持。自然見成佛。次亦當收帆苦海。早種佛因。先哲不乏奇緣。凡聖實無差別。雖復如古所云。異鳥啣花。海王雨。地震流西域之光。虎馴負太原之鉢。效可見於當今。理何殊乎曩昔哉。抑經中稱應觀法界。一切唯心造。釋迦度生。亦為人人有佛。故佛出世度之。持經者。但辦一片精心。華藏莊嚴諸聖賢眾。歷劫可以親聞親見。能如此。庶不辜負四十九年苦也。然則即以是義。當諸經持驗一貫之說可乎。

古陽羨淨業

周克復 敬譔

☆、第2章 勸流通華嚴持驗引

經典所在。流通即屬善緣。福報無量。故語云。能以大乘法傳一人者。當十善。傳十人者。當百善。傳大貴人。大豪傑。大量者。當千善。重刊廣布者。當萬善。況淨土法門。超出生輪迴。永不退轉。直至成佛而後已。是勸一人修淨土。乃成就一眾生作佛也。凡作佛者。必度無量眾生。彼所度之眾生。皆由我而始。其福報信不可窮盡。故勸一切見者聞者。廣大其心。以佛之心為心。使人人知之而盡生淨土。龍所言。自宜諦信不誣。至法華華嚴二經。佛說妙法中之最上乘。觀音大士。普度世間。無剎不現。往賢通事跡。歷[禾*冀]昭然。各為纂集。以勸進修。斯誠鈴鐸方來。津梁末路之最方門也。戊戌秋。予輯金剛持驗。已有流通小引。敬懇同人。茲刻淨土。法華。華嚴。觀音持驗諸紀。搜採載籍。徵信古今。頗殫心手之微勞。用志皈依於不朽。但拙刻板在此地。未能廣傳他省。既並生莊嚴佛土之中。安可缺法事流通之勝。復告當世善信。獲見諸本。不吝廣為刻施。或仍原本。或易新編。其見聞所及。有關持驗者。冀續緝於後。一句讚揚。即是一句護持善。一念鼓動。即是一念消弭罪業。於以續佛慧命。自利利他。所謂護法諸神。既護法寶。自護弘法載寶之人。斷斷不。昔賢為劈窠圖。勸人念佛。後以他人念佛多生淨土。乃歸功施圖之人。亦得生淨土。法施功德。不可思議如是。願與同人共勗之。

同善人 克復 敬懇

☆、第3章 歷朝華嚴經持驗紀

荊溪周克復重朗纂

男周石校

吳郡陳濟生皇士參

南天竺國。大名德比丘。號龍樹菩薩。出梵志種。大豪貴家。始生時在樹下。由龍成。因以為號。襁褓時。誦四韋陀。有四萬偈。皆即照了。弱冠擅名諸國。天文星緯及餘術。無不綜練。結友三人入山。至一佛塔。出家為。九十。誦閻浮提。所有經論。皆悉通達。因更異典。向雪山。見一比丘。以訶衍授之。愛樂讀誦。辨才無盡。聞者悉推伏。請為師範。自謂一切智人。心生憍慢。往從瞿曇門入。時門神謂龍樹曰。今汝智慧。未云能辯。比于如來。無異螢火。齊輝月。我觀仁者。非一切智。云何從此門而入。龍樹聞之。赧然有愧。自念世界法中。津途無量。佛經雖妙。句義未盡。我今宜更敷演之。開悟後學。饒益眾生。作是念已。獨處靜室中。大龍菩薩愍其若此。以神接入大海。至宮殿。開七寶函。以諸方等奧經典。無量妙法。授龍樹。九旬中。通解入。龍知其悟還出宮。初華嚴經是文殊師利所集。佛初去世。異競興。乏大乘器。攝此經入龍王宮。六百餘年。龍樹往龍宮。見此經獨為淵妙。誦之在心。始得傳布于世。付法藏因緣經。及西域記說。賢首華嚴傳諸本。誌其事。

☆、第4章 世親菩薩

天竺人。負聰。初以小乘為業。峻辨橫分。利如星劒。兄無着菩薩托病。令召世親。因開示大云。及吾未。讀吾所習經典。世親即讀華嚴。乃見毗盧法界。普賢行海。因生信悟。嘆曰。可取利劒。斷吾奢忆。用明己讚小乘之失。兄止之曰。如人因地而倒。亦因地起。昔毀大乘。今可將以讚大乘。遂入山。披覽大乘。造十地論。論成之。大地徧震。光明洞然。見西域記。

☆、第5章 東晉沙門支法領

志樂大乘。捐軀法。聞于闐東南二千餘里。有拘遮盤國。國君相傳。敬禮大乘。王宮內有華嚴訶般若大集等經。並十萬偈。王躬受持。莊嚴供養。於是裹糧抗策。備歷艱途。至拘盤國。竭誠請禱。遂得華嚴分三萬六千偈。賷還。即東晉朝所譯經也。此華嚴入東土之始。

☆、第6章 晉北天竺三藏佛度跋陀羅

華云覺賢。甘飯王之苗裔。失怙恃。度為沙彌。。博綜羣經。達禪律。常願遊諸方以弘至化。適姚秦沙門智嚴至罽賓國。問彼國僧。誰可流化東土。皆云賢可。師甞受禪業於佛大仙。大仙時亦在罽賓國。謂嚴曰。可以振維僧徒。宣授正法。賢其人也。嚴因懇請。偕來東夏。師許之。途歷三載。晝伏宵行。備經危險。方達東萊郡。聞羅什在長安。欣然詣焉。與之上下論議。演授禪法。後遊東晉。義熈十四年。吳郡內史孟顗。右衛將軍褚叔度。別造淨室。請譯華嚴經。師乃於揚州謝司空寺(亦名場寺。即今潤州興嚴寺是也。由興華嚴故)。手執梵文。共沙門百餘人。翻譯梵本三萬六千頌。成晉經六十卷(三十四品八會)。指文會理。通言適妙。沙門法業筆受。慧嚴慧觀潤。故場寺。猶有華嚴堂焉。初譯經時。堂池內。每有二青童子。從池中出。捧以花。爇爐注。不離几席。將夕還潛沼中。舉眾皆見。以此經久在龍宮。龍王慶流通。故令龍子給侍。又有善神。護諸左右云。後入廬山。預遠公蓮社。譯觀佛三昧諸經。永嘉六年卒。年七十有一。手屈三指。明得阿那果。業公風格秀整。徧閱羣。自謂未能探微照極。常怏然不足。後遇覺賢。請譯華嚴。籌諮義理。數歲。廓然通悟。顧友人曰。聖司南。於是乎在。遂敷弘奧旨。鬱為宗首。著旨歸兩卷。慧嚴慧觀。筆格高簡。經論博。即什公八俊之二也。

☆、第7章 于闐國沙彌般若彌伽薄

堅持戒行。專誦華嚴。忽有人掌謂曰。諸天令子請師。願師閉目。俄至天上。天主跪而請曰。今諸天方與修羅戰。屢被摧衂。屈師誦華嚴經。望法加護。師如其所請。乘天寶輅。執天幢旛。心念華嚴。以諸天眾。對彼勍敵。修羅見之。忽然潰散。須臾歸。染天。終不滅。

☆、第8章 宋那跋陀羅

華言功德賢。中天竺人。初通五明諸論。後入三藏。進學大乘。其師令探取經匣。即得華嚴。師喜之。命加講說。元嘉中。至廣州。史車朗奏聞。文帝遣使接。南譙王義宣等。並師事之。王集義學沙門七百餘眾。講華嚴經。師以未通華言。懷媿歎。因朝夕禮懺。虔禱觀音。以冥應。遂夢神人執劒。持一人首而為易之。豁然覺。自後華言無不通曉。遂講華嚴至十數遍。聽者傾。師初達建業。帝問曰。寡人持戒不殺。而主國政。不獲從志。奈何。師曰。帝王所修。與匹夫異。匹夫賤名劣。須克己苦躬。帝王以四海為家。萬民為子。出一嘉言。則士庶咸悅。布一善政。則人神以和。刑不夭命。役不勞。則風雨時。寒暑調。百穀茂。如此持齋。齋亦大矣。如此不殺。戒亦至矣。安在缺一時之膳。全一之命。然後為弘濟耶。帝撫几稱嘆。敕有司供給。舉國宗奉焉。

☆、第9章 齊釋慧光

居洛陽。著華嚴涅槃十地等疏。妙盡權實之旨。一有疾。見天眾來。光曰。我所願歸安養耳。已而淨土化佛。充滿虗空。光曰。惟願我佛攝受。遂我本願。即彈指謦咳。言氣俱盡。見雲棲往生集。

☆、第10章 魏勒那

華言寶意。中天竺人。博文贍學。明悟禪理。以正始初。至洛陽。譯十地等論二十四卷。師領受華音。慧悟絕倫。帝每令講華嚴。精義頴發。甞處高座。忽有持笏執柬者。形如尊官云。天帝來請法師講華嚴經。都講維那。咸祈相赴。時講席眾僧同見之。師怡然微笑。告眾辭訣。化於法座。其都講等僧。亦同時入滅。觀此。知華嚴秘藏。天人無不宗重如是。

☆、第11章 魏蜀僧法建

禪行高特。素持華嚴。時武陵王東下。令規守益州。魏遣將軍尉遲逈來伐蜀。規既降欵。城內名僧。皆被拘。至夜忽有光明燭天。逈遣人尋光。乃見諸僧並。惟師端坐誦經。光從出。逈聞自到師所。頂禮坐聽。達旦始休。因問法師夜誦何經。師曰。華嚴經。逈問誦得幾許。師曰。貧發心誦一藏。情多懈怠。今始得千卷耳。逈驚疑不信。將試之。曰。屈誦一徧。應不勞損否。師曰。誦經沙門常事。豈憚勞苦。乃設高座。令諸僧眾。並執經本。聽師登座宣誦。七夜。數乃滿足。逈起謝別。因並釋放諸僧。既而嘆曰。如來滅後。阿難是為總持。未能過此。蜀中乃有此人。所以常保安樂。豈偶然哉。見續高僧傳。

☆、第12章 後魏沙門靈辨

晉陽人。宿植勝善。常讀大乘。見華嚴經。倍加鑽仰。乃頂戴此經。入清涼山寺。文殊師利潛護。拜禮歷歲。足破血流。盡骨穿。忽聞空中云。汝且止。但至心思維此經。自得入處。師于是披卷。豁然大悟。熈平元年正月。造華嚴論。演義釋文。窮微洞奧。共百卷。流傳於世。

☆、第13章 僧德圓

人。常以華嚴為業。讀誦受持。遂修一淨園。樹諸穀楮。并種草。雜以鮮花。每一入園。必加洗濯。著淨。溉以箱方。楮生三載。氣四達。別造一室。泥塗地。令匠人齋戒易。出入必盥潄薰。剝楮取皮。浸以沉。濩淨造紙。畢歲方成。別築淨基造新室。堂中施方栢牙座。用布華。上懸寶葢。垂諸玲珮。檀紫沉。以為經案。并充筆管。書經生。受齋戒。湯三。華冠淨。將入經室。必夾路焚。唄先引之。師亦體嚴潔。執爐恭導。散花供養。方乃書寫。師又胡跪運想。注目傾心。纔寫數行。每字皆放光明。照徹一院。久之方歇。復有神人執戟。現形警衛。圓與書生同見。餘人則不覩焉。又有青梵童。手執天花供養。經二載。書寫畢。盛以函。置諸寶帳。每申頂禮。後因轉讀。函發異光。此經遞授於今五代。有清淨轉讀者。時亦靈應昭然。今尚在西太原賢首法師處。見會玄記。

☆、第14章 後魏安豐王延明

中山王元熙。並以宗室英賢。處心無上。稽首圓宗。甞用和墨。寫華嚴經一百部。金字華嚴經一部。皆五為藏。七寶為函。靜夜良辰。清齋行。即放神光五。照耀臺宇。眾共覩之。

後魏文明元年。京兆人王明幹。因病致絕。被二人引至地獄。及門。見一僧稱是地藏菩薩。之誦偈云。若人了知。三世一切佛。應當如是觀。心造諸如來(此晉經偈)誦此偈者。能排地獄諸苦。幹因誦之。入見王。王問曰。汝有何功德。答云。惟受持一四句偈。即朗誦如。王遂放免。當誦偈時。聲所到處。獄中受苦之人。皆得解脫。幹三方甦。憶持此偈。向人說之。方知是華嚴經。夜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說。即覺林菩薩偈也。今唐經下二句云。應觀法界。一切惟心造。語雖稍別。大意亦同。既一偈之功。能破地獄。況一卷一部之玄微哉。見纂靈記。

☆、第15章 北齋中官劉謙之

自嘆刑餘。皈心佛乘。太和中。第二王子。於清凉山。文殊師利菩薩。焚供養。謙之覩其事。乃奏乞入山修。齎華嚴經一部。晝夜精勤。禮懺讀誦。心祈妙悟。絕粒飲。垂三七。形氣雖微。丹懇彌切。忽髯髭盡生。復丈夫相。神彩通悟。洞曉幽旨。遂殫精造此經論。共六百卷。奏聞。高祖倍加敬信。華嚴一。於斯轉盛。

☆、第16章 隋禪定場僧慧悟

京兆人。甞與一僧祥。同隱終南。師受持華嚴。祥受持涅槃。木食巖棲。各專其業。忽一人來拜跪問訊云。請一師就宅赴齋。二僧相推。人云。請讀華嚴法師。悟因隨往。乃山神處也。請千羅漢。皆推師上座。食訖。皆飛空去。神呼一童子令侍。童即依命謂師曰。請師開。既視中。乃云。師大有病。童取手爪上垢。投師內。須臾。復令師開視之。曰病已略盡。即躍飛入中。童果是藥精。師遂獲神通。還室取經。辭祥。渺然履空而去。

☆、第17章 隋釋靈幹

姓李。狄人。依衍法師出家。年十八。能講華嚴。住興善寺。為譯經證義沙門。後遇疾。數乃甦云。往兜率天。見休遠二法師。並坐華臺。光輝絕世。謂幹曰。為我報諸子。後皆生此。師志奉華嚴。常依經作華藏觀。及彌勒天宮觀。至於疾甚。目上視。若有所見。僧童真問之。答曰。向見青童子。引至兜率。而天樂非久。終墜輪迴。蓮華藏是所願也。既而氣盡。須臾復甦。真又問今何所見。答曰。見大徧滿。華如車輪。而坐其上。吾願足矣。言畢而逝。

☆、第18章 唐苑律師

京兆延興寺僧。以貞觀初。途經灞橋。夕。舍于逆旅。俄有異僧至。儀麤敝。止宿主人別。遂取醇酒良意飲噉。律師持潔。勃然穢之。其僧食已。乃索。閉戶端坐。而誦華嚴。初標品題。次誦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竭提國。僧兩角俱放光明。如金。比至三更。四帙滿。中光明更熾。至五帙已上。其光漸收。却入僧。未及五更。誦終六帙(即六十卷晉經全部)。僧乃却臥。律師側聽玄音。束申薄愧。悲悔懷。天明。入禮懺。詢其名字不答。分袂後。莫知所之。應傳云。錄應時。適有狂者在傍。問曰。某不斷酒。効彼神僧持誦華嚴可乎。答曰。汝一夜誦經。未至五更。能滿六帙乎。汝夜誦經。能放光以代燈燭乎。汝能若酒仙之食蝦。誌公之噉鴿。而復活乎。汝皆不能。妄效神僧行事。欺誑聖賢。罪滄海。其何能逃。於是狂者。慙謝而退。

☆、第19章 唐解脫和尚

姓邢氏。代州五臺縣人。七歲出家。初從慧超禪師。詢定業。超器之。告眾曰。解脫調習融明。非爾輩所鄰也。未幾大獲啟悟。後于五臺西南佛光寺。立精舍。專誦華嚴。復依經作佛光觀。屢往大孚寺見文殊。文殊現悔云。汝今不須禮覲。可自誨責。必當大悟。後因反。乃悟無生。兼得法喜。遂慨思弘濟。祈誠大覺。請證此心。諸佛現。為說偈曰。諸佛滅甚法。曠劫修行今乃得。若能開曉此法眼。一切諸佛皆隨喜。師更問空中滅之法。可說得人耶。諸佛即隱。但有聲告曰。方智為燈。照見心境界。究真實法。一切無所見。又本州都督。請傳受戒。法化既畢。將東歸。都督及眾至城東。暮思。忽聞城上空中聲曰。掌以為花。為供養。善心真實。讚歎烟布。諸佛聞此。尋聲來相度。眾等勤精進。終不相疑誤。故舊傳題云。偈讚排空也。

☆、第20章 唐釋法誠

姓樊。雍州人。出家。以誦華嚴為課。因遇慧超禪師。隱居藍谷。後於南嶺。造華嚴堂。備致嚴潔。乃圖畵本經七處九會之像。延弘文舘書生張靜。敬寫全經。師親捧爐。專精禮戴。忽見有瑞鳥。形殊異。啣花入室。旋繞供養。時以為精心所

☆、第21章 唐僧辨才

事裕法師。惟課習華嚴。久而不悟。乃虔造函盛經。頂戴行。凡經三載。夢普賢指授玄義。忽爾成誦。煥若臨鏡。

☆、第22章 唐釋法空

(1 / 3)
华严经持验记

华严经持验记

作者:周克复 类型:科幻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